我要參展

《見證!新華社記者陳燮鏡頭中的四川》即將亮相成都大可藝術館

分享:

為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4周年,由新華社新聞信息中心四川中心主辦的《見證!新華社記者陳燮鏡頭中的四川》新聞攝影展,繼在四川省圖書館開展后,即將于6月23日在成都大可藝術館展出。展覽

本次展覽設“煙火人間”“奮斗追求”“堅韌不屈”“和諧共生”四大章節(jié),精選了新華社高級記者陳燮40年來拍攝的60余幅(組)影像佳作,從人民生活、重大時政到社會變遷,用鏡頭敘述歷史,以光影鐫刻記憶,呈現(xiàn)了改革開放以來巴蜀大地的滄桑巨變與新時代圖景。

特別值得期待的是,6月23日下午攝影開展時,大可藝術館二樓沙龍區(qū)還將舉辦本次展覽的作品分享講座。陳燮將親臨現(xiàn)場給大家分享他的攝影之路。大可藝術館公眾號還將開展直播,與觀眾分享陳燮的創(chuàng)作故事與新聞現(xiàn)場的“幕后瞬間”,帶領大家走近鏡頭背后的力量。

640 (22).jpg

四川省圖書館展覽現(xiàn)場照片

四川省圖書館展覽現(xiàn)場照片自1950年新華社川西分社成立以來,新華社攝影記者用鏡頭記錄下四川75年的歷史脈動。陳燮作為其中的代表人物,用數(shù)萬張照片構建出一個關于四川現(xiàn)代化進程的影像檔案。他說:“有些照片成像粗糙,卻是這片土地真實的切片,是不可復制的歷史見證?!?/span>

此次展覽作品橫跨近40年,與新時代攝影師的影像形成跨時空對話。從改革開放初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青藏鐵路通車,到當代的鄉(xiāng)村振興、生態(tài)文明建設,作品展現(xiàn)出新華社四川攝影人“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的“四力”追求,兼具新聞性與藝術性。

作品選登

640 (16).jpg

1989年10月11日,川湘黔交界處秀山縣(今屬重慶)武陵山區(qū),西水河畔戲水孩童的天真笑靨穿透時光。

640 (17).jpg

2017年2月12日,大涼山普格縣東山鄉(xiāng),彝族村民吉仕日出與妻兒在屋前嬉戲的溫馨場景,見證了精準扶貧帶來的山鄉(xiāng)蝶變。

640 (18).jpg

第一家當鋪

1987年12月30日,改革開放后第一家當鋪“成都華茂典當服務商行”開業(yè)。成都是全球最早的紙幣“交子”誕生地,改革開放后金融創(chuàng)新一直走在全國前列。

1750407568884608.jpg

竹編市場

1987年12月7日,成都市崇慶道明鄉(xiāng)竹編市場。

640 (20).jpg

吊瓶男孩(中國新聞獎)

2008年5月13日清晨,北川中學學生李陽幫助被壓在廢墟中的同學廖波。北川中學主教學樓在汶川地震中垮塌。

640 (21).jpg

青藏鐵路通車(中國新聞獎)

2006年7月1日,青海境內沱沱河大橋橋頭,藏族群眾歡迎從格爾木出發(fā)的“青1”次列車。當日,青藏鐵路全線通車。







本網(wǎng)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wǎng)絡平臺,所發(fā)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jīng)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wǎng)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wǎng)或與本網(wǎng)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lián)網(wǎng)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yè)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tài),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