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參展

"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中國攝協(xié)文藝志愿服務小分隊暨2019中國(都勻)公益攝影展走進貴州黔南

分享:

微信圖片_20190110124511.jpg

中國攝協(xié)文藝志愿服務小分隊與民族兄弟合影。李建惠 攝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給內蒙古自治區(qū)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們回信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宣部、中國文聯(lián)2019年元旦、春節(jié)期間在全國范圍內廣泛開展“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活動的部署安排,1月4日至8日,“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中國攝協(xié)文藝志愿服務小分隊走進貴州黔南暨“問候民族兄弟·點贊多彩文化”2019中國(都勻)公益攝影展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府——貴州省都勻市舉辦。


微信圖片_20190110124515.jpg

開幕式現(xiàn)場。 李建惠 攝


 · 問候民族兄弟·點贊多彩文化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居住有布依、苗、水、瑤、毛南、壯、侗、仡佬等42個少數(shù)民族,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項目14項,省級以上非遺72項,州級以上非遺121項,縣級以上非遺300多項。此次活動重點通過走訪慰問、拍攝全家福、結對子創(chuàng)作等實踐活動,給這片多民族的熱土帶來攝影文化盛宴。


微信圖片_20190110124517.jpg

鄭更生在開幕式上致辭。魯生 攝


微信圖片_20190110124520.jpg

居楊為志愿者佩戴中國文藝志愿者紅圍巾。李建惠 攝

 

微信圖片_20190110124522.jpg

開幕式由牛群主持。魯生 攝


1月5日上午,“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中國攝協(xié)文藝志愿服務小分隊走進貴州黔南暨“問候民族兄弟·點贊多彩文化”2019中國(都勻)公益攝影展在都勻市石板街開幕。中國攝協(xié)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鄭更生,中國攝協(xié)副主席、中國文藝志愿者協(xié)會副主席居楊,中國攝協(xié)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杜金,貴州省文聯(lián)黨組成員、副主席陳加林,黔南州委常委、宣傳部長、統(tǒng)戰(zhàn)部長王芳,貴州省攝影家協(xié)會副主席、秘書長孫蓓紅,都勻市委常委、副市長金進,攝影家梁達明、郭建設等出席活動。攝影家、相聲演員牛群主持開幕式。

 

鄭更生在致辭中表示,攝影是記錄歷史,反映生活的藝術形式,深受廣大基層組織歡迎。未來的日子里,攝影必將與火熱的時代相生相伴,創(chuàng)造更大的輝煌。未來的工作中,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一定會為基層帶來更多更好的攝影文化成果,讓攝影之花在基層開放。希望廣大的攝影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用我們的智慧和探索為基層群眾提供更加豐富的精神食糧,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期待。

 

活動現(xiàn)場,居楊還為都勻市攝影家協(xié)會黨支部、都勻供電局攝影分會、都勻公路局攝影分會代表,以及羅毅、高麗霞、韋娟智、曾祥泰、賓勝紅志愿服務小組的代表們佩戴了中國文藝志愿者紅圍巾。杜金、梁達明、郭建設、孫蓓紅、黃光興、蒙勝利為志愿服務小組授予中國攝協(xié)文藝志愿服務團旗幟。志愿服務小組將在春節(jié)期間組織下鄉(xiāng)為村民們拍攝全家福。

 

微信圖片_20190110124525.jpg

人們在石板街上觀展。景衛(wèi)東 攝


微信圖片_20190110124528.jpg

展覽現(xiàn)場。郭建設 攝


· 公益影展,文化惠民 ·

 

結合本次活動主題,2019中國(都勻)公益攝影展分為“中國夢想”和“留住鄉(xiāng)愁”兩個單元。展出“中國夢影像公益廣告主題展”“好山好水好人好事——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我們時代的筑夢英雄主題展”“記憶非遺——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主題展”等,200幅作品富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濃郁的文化底蘊,給寒冷的冬日平添了許多暖意。


入展作者王振成坦言,他的作品《走印》是在甘肅隴南參加攝影志愿者送“春”為村民拍攝全家福的間隙拍攝的。畫面記錄了當?shù)嘏e行的民俗活動,詮釋了攝影人用鏡頭記錄生活、用攝影傳承文化的社會擔當。


· 普及提高,“送”“種”結合 ·


1月6日,鄭更生、居楊、杜金帶領小分隊的攝影家們慰問了貴州省勞模王金生、張世釗,都勻布依藍靛染織技藝傳承人韋祥龍,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項目都勻毛尖茶制作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張子全,并為他們拍照留念。


微信圖片_20190110124531.jpg

梁達明在勞模張世釗家中為其拍攝肖像。李建惠 攝

 

微信圖片_20190110124533.jpg

居楊與都勻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長張文福在觀摩布依藍靛染織技藝。 馮桂英 攝


微信圖片_20190110124537.jpg

居楊慰問韋祥龍。王振成  攝


微信圖片_20190110124540.jpg

鄭更生、居楊、杜金、牛群等與都勻布依藍靛染織技藝工作者們合影。王振成 攝


微信圖片_20190110124542.jpg

鄭更生慰問張子全。李建惠  攝

 

微信圖片_20190110124546.jpg

居楊慰問張子全。王振成  攝

 

活動期間,居楊的《拍攝有溫度的圖片故事》和郭建設的《紅色中國》兩場攝影講座給黔南州攝影人帶來了更多收獲。

 

微信圖片_20190110124647.jpg

居楊講座。申軍 攝


微信圖片_20190110124650.jpg

 郭建設講座。羅毅 攝

 

小分隊在都勻市勻東鎮(zhèn)繞河村寨的小學操場支起天安門、“鳥巢”等4種背景布,為村民拍攝全家福。攝影家分成3個“種文化結對子創(chuàng)作”小組,連續(xù)多日在都勻市勻東鎮(zhèn)繞河村寨、平寨、龍里縣奮進社區(qū)、壩固坡腳寨進行全家福拍攝,面對面指導幫扶教學。原本冷清的村寨,因攝影再度熱鬧和沸騰起來,濃濃的喜慶和文化氛圍充盈在村里鄉(xiāng)間。


微信圖片_20190110124652.jpg

為少數(shù)民族群眾拍攝全家福。梁達明 攝


微信圖片_20190110124655.jpg

為少數(shù)民族群眾拍攝全家福。梁達明 攝


微信圖片_20190110124658.jpg

全家福照片。郭建設 攝


微信圖片_20190110124701.jpg

牛群與少數(shù)民族群眾合影。郭建設 攝

 

居楊表示,此次通過多種形式的攝影培訓,以教育和服務來普及攝影文化,“送文化”營造濃郁氛圍,“種文化”激活心中種子。


· 走進社區(qū),點贊文明 · 


2018年,龍里縣被確定為全國5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示范縣”之一。奮進社區(qū)是龍里四個縣級扶貧搬遷安置點之一,也是文明社區(qū)實踐點。這里打破常規(guī)服務架構,有著一套創(chuàng)新服務管理體系,打通搬遷群眾融入城鎮(zhèn)的最后壁壘?!坝欣щy找志愿者,有時間做志愿者”的理念與中國攝協(xié)文藝志愿服務一脈相承。

 

微信圖片_20190110124704.jpg

“好書進家”捐贈儀式在冠山街道高新綜合服務中心舉行。李建惠攝


微信圖片_20190110124707.jpg

現(xiàn)場合影。李建惠 攝


微信圖片_20190110124709.jpg

民族文化展演活動在奮進社區(qū)廣場進行。李建惠攝


微信圖片_20190110124712.jpg

群眾在展演活動現(xiàn)場。魯生 攝

 

1月6日,小分隊走進龍里冠山街道奮進社區(qū),參觀冠山街道高新綜合服務中心的扶貧工作成果,在社區(qū)舉辦“好書進家”捐贈儀式。值得一提的是,布置在社區(qū)服務中心的展出作品都是中國攝協(xié)贈予的,不僅美化了樓內環(huán)境,還使攝影文化輻射基層,深得群眾喜愛。當天,“問候民族兄弟,點贊文明實踐”民族文化展演活動在奮進社區(qū)廣場進行。鄭更生代表中國攝協(xié)慰問了貴州省勞模、龍里縣郵政分公司投遞員莫富元,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苗族古歌”代表性傳承人吳倍鑫。小分隊的攝影家們還在廣場向少數(shù)民族群眾派送福字,拍全家福。


微信圖片_20190110124715.jpg

攝影家們在現(xiàn)場為少數(shù)民族群眾拍攝照片。李建惠攝


微信圖片_20190110124718.jpg

孫蓓紅為少數(shù)民族群眾展示拍攝的照片。王振成 攝


微信圖片_20190110124720.jpg

慰問水族并合影留念。李建惠 攝


微信圖片_20190110124723.jpg

中國攝協(xié)文藝志愿服務團在黔南。李建惠 攝 


小分隊還慰問了中國水族榔木寨,參觀了都勻市三線文化創(chuàng)意園。


本次活動由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貴州省文聯(lián)、黔南州委宣傳部主辦,中國文藝志愿者協(xié)會支持,中國文聯(lián)攝影藝術中心、貴州省攝影家協(xié)會、黔南州文聯(lián)、黔南州攝影家協(xié)會、都勻市委宣傳部、都勻市文聯(lián)、龍里縣委宣傳部、龍里縣文聯(lián)承辦。




本網(wǎng)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wǎng)絡平臺,所發(fā)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jīng)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wǎng)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wǎng)或與本網(wǎng)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lián)網(wǎng)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yè)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tài),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